风电新征程: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

能见 2024年5月7日 4237

历经30余年,中国风电在走过山川大海、戈壁荒漠后,终于开启了“人间烟火”的新征程。

4月1日,伴随着《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的落地,一场酝酿已久的风电革命即将席卷“千乡万村”。

作为发展成熟且竞争充分的行业,这场即将在乡村展开的风电革命,对于中国风电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对于广阔的乡村而言,这轮徐徐吹入的产业之风又将给乡村发展带来怎样变化?

对于上述问题,市场嗅觉一向灵敏的资本市场最先给出回答。

“未来乡村风电将成为与陆上大基地、海上风电并驾齐驱的新时代'风电三驾马车’之一,有望开启一个全新的、规模数亿千瓦的庞大市场。”4月25日,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在第八届中国中东南部风电开发研讨会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发展论坛抛出的市场判断好似一把“钥匙”,重启了沉寂许久的风电版块的上升通道。

截至5月6日收盘,Wind风力发电指数已上涨至2085.61,相较4月25日开盘的1957.21上涨6.6%。其中,4月29日,风电版块在经历早盘快速拉升后,甚至出现一波“涨停潮”。

除了市场的狂欢之外,实际上,这轮“驭风行动”还有更深层次的战略意义。

“此次风电下乡并不是简单地在乡村建设风电项目,与解决村集体的收入问题挂钩,才是‘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项目区别于其他普通能源项目的主要特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告诉「能见」,“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是风电开发应用的一个崭新模式,是将风电与乡村振兴、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村能源革命相结合的崭新模式。”

补齐最后一块拼图

从行业逻辑来讲,“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之所以振奋人心,是因为它的到来,使得中国风电终于补上了应用场景上的最后一块拼图。

众所周知,“双碳”目标确立后,风电作为能源清洁化转型的主力军,实现了从补充能源到主体能源的角色转变,装机规模屡创新高。2023年,风电新增装机达79.37GW,同比增长59.3%,超越抢装时市场规模,创造了风电装机新纪录。截至2023年底,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已达474.6GW。

尽管如此,要成功构建起新型电力系统,目前的风电装机规模仍显单薄。据测算,在碳中和场景下,风电、光伏装机总量需突破5000GW,在电力总装机中占比80%以上。这意味着,在装机需求缺口明显的情况下,行业发展仍需提速。

秦海岩告诉「能见」,伴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成熟,风电行业已将技术可开发风速区从原先的6米/秒下探至4.6米/秒,风能资源储量对风电开发利用来讲并不构成天花板,“应该说全国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开发风电了”,主要的制约不是来自于“天上”,而是来自于“地上”,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

在过去的30年间,风电几乎已经穷尽了各种开发场景:从高原到平原,从山地到荒漠,从郊区到园区,从陆上到海上……但受规划指标控制等政策性因素限制,风电的应用场景始终缺失着“乡村”这块拼图。

实际上,乡村大量未利用的零散土地,正是风电未来装机重要的增量空间。据有关部门测算,全国适宜风电建设开发的土地,主要是地形地貌高程合适的地区,扣除现有城乡建设用地、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区、蓄滞洪区等不可建设区域,还有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建设潜力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相比于光伏,风电在农村地区推广占地面积要小得多,对于农村地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台风机占地最多三、四百平米,在农村地区找到合适的场地并不难。”

若如《通知》所规划,每村以20兆瓦装机为限,目前全国54.5万个行政村,即便选择其中具备条件的10万个村庄,在田间地头、村前屋后、乡间路等零散土地上安装4台5兆瓦机组,全国也可增加2000GW的风电装机空间。

基于此,田庆军判断,未来乡村风电将成为与陆上大基地、海上风电并驾齐驱的新时代“风电三驾马车”之一。

之所以有此判断,除政策明确外,田庆军向「能见」表示,强大的技术储备及丰富开发经验是风电能深入人口相对稠密区,并有所作为的另一重关键保障。

“过去若干年,每年5000~7000万千瓦的新增风电装机,锻造出了一条无比成熟的风电产业链,同时在大量陆上集中式和大基地项目中,风电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开发实战经验,这都足以支撑起乡村风电的规模化、差异化开发。”田庆军补充道。

从整机产品来看,仅2022年,国内风电企业就推出了超过220款新机型,超全的产品谱系决定了不论任何复杂的风况和环境,我国风机均能满足项目的定制化需求。

除此之外,风电行业的技术成熟度还体现在对于噪声控制、叶片覆冰等问题完备的解决方案上。

以降噪设计为例,远景能源已具备采取多重手段达到极致静音的能力。远景能源方面表示,“远景通过自研静音翼型、锯齿尾缘降噪以及自研高扭矩齿轮箱降低叶轮转速的方式,已经达到在将与居民距离拉近200米的条件下,机组工作分贝仍降低4分贝的效果。”

是机遇,更是乡村振兴重要抓手

从产业的角度而言,“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是风电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秦海岩强调,“这一政策并不能仅局限于产业视角,事实上,此番风电下乡,重点落在乡村上。换言之,千乡万村驭风行动,风电只是手段,振兴才是目的。”

中央历来重视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经济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必由之路,也是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然而,从当前农村发展的状况看,受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经济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难度很大。

《中国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2022年)》数据显示,全国约54.5万个行政村中,经营性收益10万元及以下的行政村占比约60%,5万元及以下的占比40%,没有任何经营性收益的行政村占比22.21%。即使在较为富裕的江浙等地,20万元也是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个“门槛”。

村集体经济之所以陷入被动,症结在于相当一部分地区缺少振兴经济的有效抓手。

如何寻找抓手?在能源转型叠加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发展门槛更低的分布式光伏首先被寄予厚望。2021年,一场浩浩荡荡的光伏下乡开始以整县推进的方式发展。然而,这场光伏大潮推进3年后,却未能如期带来振兴的结果。

究其原因,在于光伏整县推进表面的投资低门槛,在实际落地时变为了执行的高门槛。

众所周知,光伏之所以选择整县推进的方式,是因为对于颗粒度小的项目,管理和协调成本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执行进度及最终成果。然而,由于光伏下乡难以避免的与农户沟通环节,使得任何“化零为整”的策略都将在执行时难以避免地“化整为零”。这直接导致了整县推进签约多、落地少。

与之相对,《通知》明确,风电进乡村的投资机制为,以村为单位,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风电投资建设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分配新机制。

这意味着,仅从模式阶段,“千村万乡驭风行动”不仅将规避管理琐碎的难题,同时,“共享模式”的探索提高了村集体接纳风电进乡村的积极性。

通过模式创新后,曾经桎梏风电进乡村的投资高门槛不复存在,风电高能量密度的产业优势及经济优势得以发挥。据CWEA测算,按照中东南部各地风资源情况,1台5兆瓦风电机组每年可以与村集体分享红利约5-10万元,4台机组将达到20-40万元。

更重要的是,实际上,《通知》鼓励的村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建设模式已有落地实践。其中,典型项目为广西苍梧六堡一期5万千瓦风电项目。

据了解,广西苍梧六堡一期5万千瓦风电项目位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附近的瑶山和大桂山余脉上。项目业主方为华润电力,总投资4.17亿元,共安装20台远景能源EN-141/2.5MW智能风机,于2020年9月底并网。

在项目融资过程中,苍梧县统筹整合村集体资金共1167万元,以苍梧县六堡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名义入股、村集体共占有股权10%,并按8%收益率予以保底分红。2020至2023年间,该项目已累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近600万元,2024年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0万元。

“由此可见,风电能够快速提高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并形成长达20年的稳定增长来源,是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以及农村集体性资产,让闲置的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的重要路径,更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抓手”秦海岩表示,“对于风电而言,‘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不仅是机遇,更是风电新的历史使命。”

能源革命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振兴乡村经济之外,在田庆军看来,乡村风电正像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酝酿着一场更为深远的能源变革。

田庆军告诉「能见」,处于用能末梢的农村是中国能源革命的最后一公里,乡村风电作为中国风电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这场农村能源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乡村风电发挥作用的产业起点,在于更低的度电成本以及更丰厚的利润空间。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在技术不断成熟,开发经验不断丰富的当下,风电项目中最难降的其实是非技术成本。”田庆军分析称,“而在合作共享的开发模式下,以租代征、土地入股,省下了大量阻工、征地、产业投资等非技术成本,我国部分地区乡村风电项目EPC造价有望做到3000元/千瓦,度电成本有望到2毛钱以下。”

在突破成本束缚之后,风电的产业带动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结构变革或将重塑乡村经济结构,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

“风电高能量密度的特点意味着高发电量,高经济体量以及随之而来的产业包容性及带动性。”业内人士告诉「能见」,“仍以广西苍梧六堡一期5万千瓦风电项目。该项目年等效小时数超2417小时,年发电量超1.17亿千瓦时,数以亿计的发电收益就是未来该地区产业投资的底气。”

从产业协同角度来讲,风光储氢一体化,将是未来农村能源变革发展重要方向。田庆军认为,伴随着光伏和电动汽车的大范围下乡,配套的充电桩和储能也在同步下乡,乡村风电的爆发将协同光伏进一步激活充、储市场,风光储充一体化发展顺理成章,这将开创一条万亿级的新赛道。

从功能定位的角度,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走向深入,乡村风电未来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拓宽消纳渠道打下了良好基础。乡村风电的定位将不再拘泥于就地消纳,而是定位为城市能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

然而,尽管蓝图已绘就,但乡村风电这颗“碎金子”要想真正发光发亮,还需细化并推出可操作性强的落地政策。

“当务之急有两点:其一,农网升级改造势在必行;其二,需打破上网电压等级限制。目前分散式风电最高只能接入110KV电网,导致消纳半径被限制在20公里以内,这对乡村风电的制约相当大。要让乡村风电真正成为城市能源供给的中心,有必要打破110KV的电压等级限制,让乡村风电走得更远、送得更多。”田庆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