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 国家电网报头版:春节前,来自阿里联网工程现场的故事

国网西藏电力 2020年1月24日 425

本报记者吴石光梁博伦

  临近新春的西藏,没有和风细雨,没有游客喧闹。车行驶在高山与平原间,冰封的雪山、圣洁的湖泊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熠熠生辉。春节前,记者行进在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的施工沿线,记录这条“光明线”“幸福线”上建设者们的点点滴滴。

  风雪中鏖战吉隆

  吉隆,为藏语“舒适村”之意。然而这里的冬天却不那么“舒适”。上午风和日丽,一到下午却狂风呼啸、十分冷峭。海拔4100米的阿里联网工程500千伏吉隆变电站新建工程就位于吉隆县城附近。该站是阿里联网工程重要的枢纽变电站。来自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的员工们已在这里坚守7个月。

  “去年年初来现场踏勘,遇上大雪,被困在山里一个星期,所有的补给都进不来。”项目经理隋毅第一次来到吉隆,就预感到项目的艰难。在高海拔地区建设变电站,除了要面对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还要经受机械降效严重、工期紧张、物资匮乏、设备运输路途遥远等巨大考验。

  “从去年6月8号场坪工作开始到现在,几乎每天下午都刮大风,有时候七八级,现场全是风沙,能见度只有几米。”在基建过程中,隋毅组织成立项目安委会,每月定期召开现场月度安全例会,总结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他还创建了微信群,及时督促整改安全隐患,并时刻关注项目部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身体状况,确保实现工程“零事故”目标。

  2019年12月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吉林送变电工程公司员工们手里抱着棉被,在刚打好混凝土的500千伏封闭式组合电器厂房中跑上跑下。“清晨五六点是气温最低的时候,养护温度必须提上去。当时是三点钟,气温还在往下降,我们开会后决定马上加棉被。”度过紧张的一夜后,隋毅向记者解释,“混凝土如果低于养护温度就会粉质化,整个楼板就很危险了。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对关系结构安全的隐蔽工序,隋毅要求扩大四级验收范围,使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始终处于有序可控状态。他们还设置现场标养室,在室内配备恒温、恒湿装置,实时监控冬季施工阶段工程质量。

  记者离开时,500千伏吉隆变电站新建工程全部主体建筑已顺利封顶,员工们正收拾行囊,准备回家过新年。长年漂泊在外,他们十分期待春节团圆。等待他们的是几个月后的电气设备安装。届时,他们又将开始新的“鏖战”。

  一个人守护材料站

  海拔8027米的希夏邦马峰巍峨屹立,湛蓝的佩枯措一望无际,新219国道蜿蜒而过。紧挨着国道,几百米长的围栏圈出一片空地,油桶、线材、绝缘子、角钢等材料整齐摆放其中,三个简易板房缩在角落里。这是位于吉隆县境内的阿里联网工程500千伏查务—吉隆线路新建工程包8材料站的全部。

  一大早,王维从床上爬起,走出板房查看情况。王维来自湖北宜昌,今年25岁,2015年毕业后来到西藏工作。他是阿里联网工程项目部物资专责,也是包8材料站站长,负责包8材料站的物资调配和看守。第8标段260多级塔的塔材全部堆放在这里。工程冬歇期,大部分施工人员都回家过年了,王维却留在这里看护塔材。“想家是肯定的,但留在这里是我的职责。”从1月初开始,材料站就只剩他一人留守。

  “已经到货的物资需要验收,另外,留在这里也是为了及时处理物资方面的问题,开春复工后就不会耽误进度。”谈到留下的原因,王维说。

  天刚蒙蒙亮,材料站还笼罩在深蓝色的寂静中。不一会,寒冷就穿透了记者的鞋子和手套。

  “外面冷得很,每天下午五点多刮风。雪很大,有时整条腿都能陷进去。”王维说着这里的天气,并开始巡查站里的材料。他回忆,2019年11~12月是他最忙的时候。每天货车师傅到了拉孜县会提前给王维打电话,他统计好第二天有多少车货,一车车安排到指定地方卸下来,并拿着清单挨个清点。如果数量、型号出问题,或者材料损伤变形,他会跟厂家售后打电话联系。施工班组来转运塔材时,他也会仔细清点。最忙的一天,他组织工人卸了18车货。

  “不害怕,就是有点无聊。没风的时候在湖边坐一会,听一会水声,风景挺好的。”王维说,“孤独寂寞有一点,适应了就好了。”

  茫茫雪原中,王维仍在巡查。阖家团圆之际,他还要独自守护材料站直到2月中旬复工。开春后,万名建设者将继续奋斗在这里……

阿里联网工程项目部 / 藏中电网 / 安委会 / 新219国道 / 阿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