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驱动的AI电力系统正式发布
10月19日,在“人工智能与未来能源系统”为主题的远景闭门科技会上,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系统阐述人工智能作为划时代生产力的革命性影响,并清晰定义了“物理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概念。 在此基础上,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新电网产品平台总裁黄志勇在会上正式发布了基于“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的AI电力系统,并分享了远景在AI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最新成果与实践经验。这标志着远景在“AI+能源”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也意味着“AI驱动的新型电力系统”从概念进入可验证落地的新阶段。
AI驱动的新电网:从模型到系统的全面重构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新能源装机比例持续攀升,传统以人工经验为主的电网调控方式已难以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与波动平衡。极端天气、功率波动、分布式电力电子设备的惯量缺失等问题,使得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远景推出的“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将AI深度嵌入到电力系统的规划、预测、调度与运营四个核心环节。“远景天枢“采用“云—站—边”三层AI架构:
· 云端汇聚“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为系统提供超前的趋势预测与全局优化能力;
· 站端AI实现及时调度与控制决策;
· 边端智能则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的快速响应与本地自治。
这一体系如同一个“能源乐团的指挥家”,让风电、光伏、储能和负荷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协调运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源随荷动、源荷互动”,保障项目系统稳定与收益最大化。
“远景天枢“:让电力系统“越跑越聪明”
随着远景在全球范围内管理和接入的风光储项目不断增多,“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的“自学习”能力也在快速提升。模型通过融合海量气象、地形、电力设备运行数据与市场交易信息,不断优化预测与决策算法,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学习”的跃升。远景正在将这一体系拓展至从芯片到算法、从软件到硬件的全栈布局。这一战略不仅体现了远景在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的技术积累,也为全球能源企业提供了可复制的转型路径。
在传统电网中,调度员常常依赖经验在复杂的系统波动中“人工驾驶”;而在AI加持下,电网开始具备“自动驾驶”的能力。“远景天枢“通过融合物理模型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实现从实时感知到决策执行的全链路闭环。系统可在毫秒级别完成电压稳定、暂态分析与调度边界识别,通过持续迭代的AI调度模型,在安全边界内实现更高效的发电与更经济的运行。正如黄志勇所言:“AI调度员没有情绪,它永远在安全边界外寻找最优解。”
这一体系已在多个高比例绿电项目中应用,实现了弃风弃光率下降、设备利用率提升及调度收益显著增长,为未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AI驱动电网自动驾驶”奠定了基础。
从鄂尔多斯到赤峰:零碳园区的AI样本
在能源大模型的驱动下,远景正在全球多个地区打造“AI+零碳工业”的新样本。继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之后,赤峰绿色氢氨零碳产业园已经成为“远景天枢“的最新落地案例。
项目以“风光储氢氨一体化”为核心架构,应用“远景天枢“能源大模型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智能规划与动态调控。从早期选址与仿真阶段,系统即通过大模型进行资源评估与设备配置优化;基于”远景天机“气象大模型,功率预测精度提升约10%;调度阶段产能显著提升,并且有效降低了用电成本; 最后,“远景天枢“通过实时数据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设备状态预测与主动运维,大大降低运维成本并提升系统可靠性。
赤峰项目的成功验证了AI在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波动、优化储能调度、保障安全运行方面的核心价值,也为中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具备示范意义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