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莆田供电公司:政企结对共建 力促乡村振兴

国网福建电力 2022年5月10日 3731

  本网讯 近日,国网莆田供电公司联合莆田市农业农村局走进仙游县钟山镇廊桥村,了解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用电需求,征求供用电意见,共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莆田市委市政府有关“三农”工作部署,今年,国网莆田供电公司主动走访联动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商讨建立合作机制,靠前融入电力元素,积极拓展电力先行内涵和作为,探索政企联动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今年4月份,该公司与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和党建“三级联创”项目协议,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方面重点工作,明确农村电网建设、乡村电力指数分析、农村绿色生态建设、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供电服务提升、开展党建“三级联创”等方面合作内容,编制了2022年助力乡村振兴的计划任务清单,形成7大类15个子项目合作举措,全力推进双方合作内容高质量落地。

  “我们双方已按任务清单要求率先在全省先行先试,发布了《莆田市乡村电气化示范评价标准及评价细则》。”国网莆田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营销部主任何涵说,该细则紧密结合乡村资源区域特色、绿色产业发展理念和能源消费特点,引导莆田农村地区加快实现电气化及现代化。同时,为了支持电网建设,保障全市农村地区供电可靠,莆田市农业农村局也相应把电网建设任务纳入各县区、乡镇年度“乡村振兴成效”绩效考核指标,促进电网建设的属地协调工作,以切实提升电网建设属地协调的效率,助力建设莆田坚强电网。

  2022年,该公司将通过实施农网巩固提升工程,投资2.1亿元,助力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农村供电服务水平,推广“网上国网、莆田惠民宝”线上办电渠道,推行“一码办电、刷脸办电”,方便村民办电;助力农村绿色生态建设,建成10个以上电气化项目;对接服务农村产业发展,持续推行小微企业办电零上门、零审批、零收费的“三零”普惠化服务;数据赋能政府决策部署,优化乡村电力指数评估,对各个村镇发展状况进行精准画像;开展政企党建结对共建,推动实施“村电连心桥”工程,进一步促进“双长融合、网格服务”,全面服务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共同推动项目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参加签订仪式的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林超雄说。协议双方将通过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农村能源清洁用能、服务模式、大数据共享等方面,共同推动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等终端用能清洁化、智能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助力莆田农村建设品质不断提升。(潘明 陈娜丽 黄建苗)

电网 / 大数据 / 国网 查看更多
资讯

盐城盐都供电:为触电者的幸福储备安全保障

报载:为进一步提高供电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触电急救知识,有效防范和减少触电意外伤害的发生,最近,盐城盐都供电服务中心在去年开展主业人员、供电所人员为期五个批次的触电急救培训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施工人员两个批次触电急救培训,各驻点抢报修单位等共计210余人参加培训,并取得了触电急救合格证书。 我们知道,触电急救原则是:迅速、就地、准确、坚持。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时

资讯

盐城供电:扎实推进变电检修核心班组建设

报载:为开展“班组建设行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阶段性检查”活动做足准备,最近,盐城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启动班组建设行动全面提升活动,该中心参培人员宣贯了公司《班组建设行动手册汇智专班》学习内容,简要介绍了各部门及县公司分享的手册编制经验。 变电检修班组作为电网企业生产体系的基本单元,班组核心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设备安全、电网安全,主要负责辖区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高压及仪表试验、油务化验,并承担

资讯

盐城盐都供电:消缺当避开企业用电高峰

报载:为了保障广大电力客户用电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减少检修对客户的影响,盐城供电盐都供服中心决定合理调整负荷,优化用电方式,开展消缺作业,一律避开客户正常用电高峰时段,以保障客户在“无感知”停电下完成消缺作业,为电网迎峰度夏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以前,为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只要发现电网缺陷,不管是带电作业难度更大、还是安全风险隐患更多,哪怕是企业用电高峰时之时,我们总是每

资讯

山东完成2023-2024采暖季清洁取暖工作

山东能源监管办认真贯彻2023-2024年取暖季清洁取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策落实、准备工作、能源供应、运行管理、新旧供暖方式衔接、监督监管等“六个到位”要求,扎实开展监管工作。从监管情况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能源企业认真落实国家要求部署,采暖季期间各项工作整体平稳,保障了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建立健全地方政策体系,印发财政价格文件和清洁取暖项目建设方案,进一步细化省、市、县层面衔接推进机制,如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