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39℃ 吉泉直流经受住极寒天气考验(图)

国网新疆电力 2023年1月17日 4023

  本网讯1月14日,受寒潮天气影响,乌鲁木齐、昌吉等地迎来了入冬以来最低气温,昌吉换流站环境温度低至零下39℃,给电网设备带来极大考验,国网新疆电力采取多项措施,全力应对极寒天气影响,保障了吉泉直流安全稳定运行。

昌吉换流站运行人员通过后台监控记录极寒天气下设备数据(高新龙摄)

昌吉换流站运行人员开展极寒天气下GIS设备SF6压力巡视(王彦武摄)

  国网新疆电力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通过设备在线监测预警平台,对充油、充气设备压力开展不间断数据监控和分析,对换流变、主变、高抗大型充油设备油色谱、油温、入地电流等重要参数进行检测,利用换流变全自动巡检系统、红外测温系统对主通流回路及二次回路开展测温,分析同期历史数据曲线,研判发展态势。组织专人对GIS设备SF6压力增加巡检频次,发现异常及时跟踪处理。同时,及时对积雪设备区及设备箱体清理,定期排查加热装置状态,开展事故预想和演练,确保有备无患。

昌吉换流站检修人员对GIS设备开展SF6气体补气工作(高新龙摄)

昌吉换流站运行人员巡视抄录表计压力值(张自成摄)

  “极寒天气下,GIS设备气体因为受冷收缩,可能会出现漏气现象,SF6压力降低会影响设备绝缘水平,我们通过带电补气、增温等措施进行应急处置,确保吉泉直流安全稳定运行。”昌吉换流站站长王鸿说。

  国网新疆电力将紧盯天气变化,加大人员力量投入,加强科技巡检技术应用,力保吉泉直流持续稳定向华东地区输送电能。(刘橙宗、席冰清)

  信息来源:国网新疆超高压分公司

电网 / 直流 / 国网 查看更多
资讯

山东威海:常态开展电网承载力分析 优先支持绿色区域开发建设光伏项目

5月10日,山东威海市举行“大抓经济 大抓基层 大抓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到,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发布服务大开放大招商、助力高质量发展“十五项举措”,其中提到,常态开展电网承载力分析,优先支持绿色区域开发建设光伏项目。在具备条件的营业厅部署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交互式查询功能,提升信息公示互动化水平。积极推广分布式光伏柔控模式,为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市场交易、参与调峰提供技术储备。 还提到,加

资讯

【河北卫视新闻联播】河北电网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总装机容量一半

冀时客户端报道记者从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河北电网风光新能源装机规模3663万千瓦,在总装机容量中占比52.8%。在清洁用能方面,个人充电桩全年报装7.12万台,城区形成"10分钟充电服务圈",县域公共充电网络100%全覆盖,助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河北广播电视台2024年5月13日)

资讯

盐城供电:迎战强对流天气 赢得市领导肯定

报载:最近,盐城市委书记周斌在盐城供电公司《关于突发强对流天气应急抢修及恢复情况的专题汇报》上批示肯定公司工作:“囯网盐城公司在我市迎峰度夏、应急抢险、服务重大项目建设等做了大量工作,成效明显,予以充分肯定!希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明康批示:“很好!市供电部门服务保障有力!” 近年来,盐城供电公司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部署,坚决扛牢电力保供责任,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在电力保供、稳

资讯

盐城供电:扎实推进变电检修核心班组建设

报载:为开展“班组建设行动重点任务落实情况阶段性检查”活动做足准备,最近,盐城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启动班组建设行动全面提升活动,该中心参培人员宣贯了公司《班组建设行动手册汇智专班》学习内容,简要介绍了各部门及县公司分享的手册编制经验。 变电检修班组作为电网企业生产体系的基本单元,班组核心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设备安全、电网安全,主要负责辖区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高压及仪表试验、油务化验,并承担

资讯

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101.7万台 桩车增量比1:2.5

2024年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5,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5月11日,中国充电联盟发布4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4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01.7万台,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252.0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

资讯

山东完成2023-2024采暖季清洁取暖工作

山东能源监管办认真贯彻2023-2024年取暖季清洁取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政策落实、准备工作、能源供应、运行管理、新旧供暖方式衔接、监督监管等“六个到位”要求,扎实开展监管工作。从监管情况看,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能源企业认真落实国家要求部署,采暖季期间各项工作整体平稳,保障了群众温暖过冬。 一是建立健全地方政策体系,印发财政价格文件和清洁取暖项目建设方案,进一步细化省、市、县层面衔接推进机制,如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