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华锐没有倒下

能见Eknower 2020年5月6日 364

文/ 米小夏
编辑/ 阁佬

俄罗斯轮盘赌开始启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谁会轰然倒下。

当韩俊良在上市路演中因忌讳绿色而冲着送抹茶蛋糕的下属大发雷霆时,他或许不曾料到,九年后,他所创办的华锐风电(601558.SH)真的会跌入退市的深渊。

4月30日,上交所作出华锐风电终止上市的决定。这是A股有史以来第8家因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面值而退市的企业。

华锐风电诞生于风电国产化浪潮之初。这家以“华”为名的风机公司,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贴上一个更具中国色彩的名牌“Sinovel”。

它折射着韩俊良、尉文渊、武钢、张传卫那一代知识分子产业报国的热情。在国际巨头垄断的巨大阴影下,它曾奇迹般地创造出“创业五年,全球第二”的中国式传奇,世界为之震惊。

但上市当年,华锐风电就因风机事故和财务危机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韩俊良本人也因财务造假一案于六年后锒铛入狱。

华锐犹如一部仅80回就戛然而止的《红楼梦》。之后的狗尾续貂总会勾起外界不断思索另一种早已遥不可及的可能。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后来的故事会有什么不一样?中国乃至全球的风电格局又会有怎样的不同?

中国风电新增装机排名TOP10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华能的新能源转型之路或许能更加从容。

2018年11月,舒印彪“空降”华能集团。这位新上任的董事长很快擂响大举进军新能源的战鼓。半年后,华能集团与江苏省政府签约1600亿海上风电计划,在业内引发巨震。

华能集团董事长舒印彪

不过,从华能公布的2019年采购信息来看,中国前两大风机商金风科技和远景能源的中标量都相对较低,并不具备海上风电相应能力的运达风电却成为其最为倚重的对象。

不久前,华能新能源与运达风电召开年度战略合作深化会议,进一步巩固二者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但对于此时的华能而言,运达风电或许并不是一个足以承载其新能源霸主梦想的理想盟友。

早在中国风电行业兴起之初,国家发改委曾亲自出面,主持“华能+华锐”、“龙源+金风”两组搭档的结对合作。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双方长达十余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许能让华能当下的转型如虎添翼。

舒印彪需另觅“新欢”。去年11月,他在位于北京长安街沿线的集团总部接见了远道而来的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会面。从早年两组搭档时的暗中较劲,到后来的继续疏远,华能与金风科技终于在各自盟友失势后,开始试图携手向前。

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金风科技或许会在严峻的内忧外患中被淬炼得更为强大。

自2011年以来,金风科技稳居中国风机界头把交椅已长达九年。在慢火煮炖的回忆里,华锐也许是武钢最难以忘却的一个对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个强悍的竞争者将金风科技塑造成现在的模样。

早年兆瓦级军备竞赛中,华锐曾率先下线国内首台1.5MW风机。这种国产化早期主力机型,倒逼着金风科技放弃相对落后的1.2MW机型。

此后,华锐又助力华能建成中国第一个国产化兆瓦级示范风电场。此举再次倒逼金风与龙源电力加快兆瓦级风机的商业化。

华锐于2008-2010年取代金风科技,抢占中国风机界“铁王座”,并不断刷新中国风机公司的全球最高排名。渐落下风的金风科技不得不奋蹄直追。

这场阵痛让金风科技受益多年,这个未来霸主迎来技术与商业上的进化。2015年,金风科技一度登上全球之巅,定格住属于整个中国风机行业的高光时刻。

更深层的蜕变也随之而至。金风科技与华锐激斗正酣的数年间,武钢逐步完成该公司从“寡头制”向“独裁制”的转变。从当年媒体的口诛笔伐中,或许还能窥见彼时武钢承受的巨大压力。

但也许只有武钢自己知道,如果没有当初的霹雳手段,此时的他还能否在极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各方势力的暗流涌动中控制住局面。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金风科技又将面临怎样的内忧外患。

事实上,自从华锐倒下后,武钢就再也没有遇到过足以撼动其国内霸主地位的竞争对手。失去了外部刺激,他似乎更倾向于在确保内部安定的基础上稳健前行。

现在的武钢,再也不是30年前那个会从大学老师跳槽去偏远风电场的冒险青年。他踏出的每一步都稳如磐石,以求万无一失。但金风科技也许因此会或多或少失去为行业创造更多奇迹的可能。

只有当远景创始人兼CEO张雷抛出一项项堪称“疯狂”的举措时,武钢或许还能从这位后辈身上看到些许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远景创始人兼CEO张雷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张雷或许不会如此孤独。

去年4月,远景集团正式完成收购日产旗下AESC电池业务。这笔十亿规模的巨额投资把张雷推向舆论的漩涡。

作为中国第二大风机商,张雷越来越迫切地希望为远景撕下“风机公司”的标签。尽管多元化转型之路荆棘丛生,但这位出身伦敦金融圈的年轻大佬似乎从不掩饰其构建综合智慧能源蓝图的野心。

在中国风机界,张雷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另类”。他像一名早期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习惯于用欧洲人的话语体系向中国同行“布道”,并试图将国际实践移植到中国。

在外界的质疑声中,他似乎走进了“越质疑越叛逆”的循环。

这位新晋的“碳中和”布道者密切关注着欧洲的相关法律动向。他经常振臂高呼,却鲜有人回应。

事实上,张雷并不是唯一一个来自金融圈的跨界棋手。

2006年,韩俊良联手尉文渊、阚治东创立华锐。尉文渊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计者和创建者。上世纪90年代,他与阚治东等人并称“上海滩证券三猛人”。后来,二人分别因故隐退。华锐正是他们谋求东山再起的第一步。

对于尉文渊而言,他曾经到达过的高度和俯瞰过的世界,决定了他不可能仅仅局限于风电一隅。而他的代表作上交所,则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也是中国在1990年改革开放后最危难的国内外局势中打造的一张国际化名片。

尉文渊入局风电,就是受到美国工程院院士鲍亦和的感召。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中国风电行业也许能多一个与国际接轨的布道者。在上海滩一碧如洗的晴空下,他和张雷或许还能碰撞出更多更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革命实践方案。

能找到知音的不只是张雷。

明阳智能董事长张传卫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明阳智能董事长张传卫或许会与另一位深谙体制游戏规则的玩家棋逢对手。

张传卫出身于一家河南地方国企。“下海”近30年,他依然保持着对政策的敏感,并在政商两界长袖善舞。

早年“三北”混战中,他曾凭借超群的运筹关系能力和市场抢占能力突出重围。随着近三年海上风电兴起,这位中国第三大风机商又迎来主场作战的机会。

今年伊始,国家明确将于2022年取消新增海上风电的中央财政补贴,沿海各省能否地补接棒备受瞩目。明阳智能所在的广东,被外界视为最有可能实行地补的省份。

过去三年中,广东省政府领导频繁视察明阳智能。来自政府的支持,使张传卫在这个奉行“资源换产业”的行业扶摇直上。

不过,在张传卫之前,真正以长袖善舞著称的却是韩俊良。与前者相似,这位坚持每天阅读《人民日报》的风电干将来自大连一家地方国企。

二人身上都刻有那一代地方国企干部的实干精神和灰度意识。在彼时媒体报道中,流传着诸多关于韩俊良经营政府和央企资源的传闻。

华锐所在的辽宁,有着比广东更为优越的地理优势。这里是全国仅有的两个位于“三北”与沿海交界地带的省份之一。

前不久,中广核新能源副总经理章建忠透露,目前沿海各省中,仅有广东、江苏、辽宁三省对海上风电持支持态度。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华锐与明阳智能或许会各自独霸一省,成为海上风电新舞台上遥相呼应的南北双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位有志于争霸海上风电的战将都是大兆瓦的鼓吹者。

去年3月,明阳智能首台7.25MW海上风机亮相央视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第二季)。8个月后,该公司又量产下线8-10MW海上风机平台,成为继上海电气、东方电气、金风科技之后第4个拿下沿海所有省份入场资格的风机企业。

不过,中国大兆瓦风机真正的鼻祖却是华锐。

早在2011年,该公司就已安装成功中国第一台6MW风机。而其为中国首个海上风电场提供的5MW风机,则于次年入选央视另一部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

华锐风电原董事长韩俊良

事实上,对于整个风电圈而言,华锐都不失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它像一条缺失的鲶鱼,未能将中国风电行业推向一个更为壮阔的浪潮之巅。

但即便华锐没有倒下,那些至今无法翻越的山丘或许依旧会巍然耸立。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风电行业也许仍将面对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割裂的困境。中国风机商仍旧难以劈开远征国际的“戈尔迪乌姆之结”,而维斯塔斯在国际武林的宗师地位依然难以颠覆。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风电与传统能源的博弈形势依然严峻。

作为后起之秀,风电高举能源革命的大旗,在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中茁壮成长。但关于补贴依赖、并网安全、消纳矛盾的质疑却一直如影随形。

假如华锐没有倒下,东北振兴将树立起一个非典型的标杆。但这家集聚了太多天时地利人和的明星企业,似乎并不能为早已积重难返的东北开出可以“治本”的药方。

历史没有假设。五一假期结束后,华锐将准备进入退市整理期,这才是现实。

一代传奇注定落幕,但在它身后,能源革命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革命尚未成功,中国风电人仍需负重前行。

/ END /

华锐 / 李俊峰 / 发改委 / 补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