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36套地调升级改造辟商机

国网能源研究院 2020年7月15日 440

36套地调升级改造辟商机

《中国电力报》2015年3月26日第7版

  随着智能电网项目的推广,今年新能源并网调度将再下一城。3月16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2015年智能电网项目建设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指出,国家电网公司将稳步推进智能电网推广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新能源功率预测及运行控制系统推广建设,完成36套地调系统升级改造,覆盖全部并网风电场和光伏电站。

  “目前,在智能电网建设中,随着光伏、风电等接入,新能源调度管理,特别是地级调度,变得越来越重要。国网此举对于调度系统、功率预测及控制系统制造商无疑是利好。”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润环能”)并网调度产品总监周云蔚表示。

  新能源调度需具备三要素

  智能电网是一项涉及多领域、跨行业的庞大系统工程,小到客户单独使用的智能电表,大到覆盖整个电网的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均属其研究范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智能电网建设步伐加快,新能源支持力度的加大,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沼气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相应地,智能电网建设大面积铺开,大量新能源电力要并网接入一方面可以改善能源结构和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能源发电随机性、间歇性强,大规模并网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挑战,增加了电网调度管理的复杂性和调度运行的压力。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张玮认为,电网企业把新能源发展当作一次机遇,但在具体技术处理上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弃风问题,从全国来看,风电的比重只占6%,但在一些局部地区,峰值电源装机超过20%,比重较大,要联入电网非常困难。这就在考验电网的调节能力。

  “目前,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实现对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站的实时控制及智能调度,是破解弃风、弃光、限电等难题的主要方式之一。大电网方面,网省级调度发达的地区,新能源智能化调度已经逐步成型了。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地级调度中,新能源调度渗透率会越来越高。”周云蔚说。

  那么,新能源调度如何做到满足智能电网的需求?周云蔚介绍,作为一个地级管理部门,要对下属的电力系统进行分级管理,首先要可视化、可监测。要有一些配套的技术,如功率预测技术等。其次是优化调度策略,要根据优化调度策略运行,需要协调控制,形成闭环自动运行。再次,目前,从行业来讲,政府部门、投资商等都关注新能源,调度监测方面也需要提供一个信息数据的平台,可以服务于相关部门、投资商、施工建设单位。

  功率预测精度是前提

  功率预测是调度协调控制的重要因素和前提条件。目前,已经有一些风电预测系统在电网调度上得到应用。如果预测能力增强,风电的利用率也会相应提高。应建立风能预测系统,用预测的结果来引导发电安排,增加电力系统灵活接纳

  风电的能力,增加风电的利用率。

  “功率预测的准度和精度非常重要。对于调度而言,首先发出来的电要满足负荷需求,以保证功率平衡,这是功率预测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功率预测不准,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就会提高火电机组正负旋转备用容量。相反,如果功率预测精准,火电机组备用容量出力减少,电网就可以支撑更多的新能源消纳。功率预测是对制定发电计划和备用容量方面比较关键的因素。备用容量有限,如果超过备用容量的范围,会影响安全性,有限电的风险。功率预测为制定发电计划提供依据。”周云蔚表示。

  预测支撑发电计划,当发电计划做出来后,会下达到各个场站,场站根据发电计划发电,有功功率超过发电计划,就要调节,把有功功率降下来,根据计划执行。有些实时情况,协调控制系统会实时调度,有可能不按照计划运行,而按照实时调度的命令运行,根据目标值调节。

  因此,对于安全稳定控制类产品,在大电网消纳能力不足的地方,安全稳定控制作用日益凸显。在分布式、防孤岛等方面的控制技术需求强烈。但是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要建立健全的通信数据体系,实现数据接口。

  (记者 秦虹)

东润环能 / 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国网能源研究院 / 秦虹 / 国家电网公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