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头条:最美供电所|甘肃永昌水源供电所:诚信服务天地宽
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丝路明珠”小城永昌县东部的清河,设朱王堡、水源两乡镇,总人口5万余人。这里环境优美,物产丰饶,交通发达便利,是永昌县果瓜蔬菜之乡。不但享有河西"粮仓"美誊,而且是戈壁名副其实的塞上“绿洲源”。地处清河地区的国网金昌供电公司水源供电所,担负水源镇11个行政村,朱王堡镇3个行政村的供电,管理各类用电户7768户。
多年来,水源供电所在服务全镇居民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用电的同时,全力推进党支部“党建+供电服务工作模式,积极探索 “一支部一特色”活动的创新和实践。十年如一日年,不忘初心,坚持筹集“帮扶济困”基金,帮助辖区贫困小学生、孤寡老人。先后荣获省公司“标准化示范供电所”;金昌供电公司“达标创优”先进供电所。2020年被国网公司命名为“国家电网公司五星级乡镇供电所”。
温馨如家 打造最美一流供电所
为使干部员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水源供电所大力美化供电所环境。在市县公司的支持下,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全面改善办公硬软件设施,重新修缮了综合办公楼外墙,新建了职工餐厅、文化活动室、文化阅览室、功能化培训室以及备品备件室、施工机具室、安全工器具室等,对室内的办公设备用品进行了补充更新。同时,水源供电所通过几年精心培植绿化,成为全县首个果园式供电所。如今,当走进面貌一新、整洁漂亮的供电所院内,让人眼前一亮……一切都焕发出勃勃生机。宽松、舒适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充分体验和享受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成果,温暖、幸福感油然而生,荣誉感、自豪感进一步增强。水源供电所在美化供电所的同时,还积极响应水源镇“全域无垃圾”攻坚战,协助镇政府开展无垃圾区域治理。以党员为骨干,带领全所员工,坚持每月践行承诺服务,参与“全域无垃圾”治理活动。充分发挥了供电所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为“国家电网最美供电所”的创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创新管理 打造全能型供电所
水源供电所自2019年争创国网“五星级”供电所以来,对照国网公司星级乡镇供电所规范考评标准,进一步细化完善五星级乡镇供电所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从综合管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3个方面42项指标进行任务分解,落实问题整改。全面实施三级网格化管理负责制,形成供电所、班组、台区经理三级创建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AB岗工作制,以积分制加创新服务方式,实行“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的管理新模式。以“全能型”供电所管理思维,持续深化营配末端融合,细化业务内容,进一步明确营销服务、配电运维、营业厅柜台服务和综合业务管理的工作内容,落实“台区经理制”和“综合柜员制”,实现由管理末端转变为服务前端的供电服务格局,实现客户需求在网中,工作质量在网中,实现“服务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提高了服务前端的响应速度和工作质量。
2020年以来,水源供电所营销、运维指标上升平稳,在县公司考核中排名靠前。骄人的成绩得益于积极推行“绩效承包+积分制”的绩效管理模式。为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水源供电所以省公司“三项制度”改革为契机,深化台区经理制、设备主人制和综合柜员制,推行台区经理“绩效包干+工作积分”考核模式。实施低压营配一体化抢修,实现“一张工单、一次到位、一次修复”;建立台区经理作业综合计划体系,实施业扩报装一证受理,一体化开展低压报装、抄表催费、台区线损治理。绩效奖金以“总额承包”方式兑现,实现从发奖金变为挣奖金、从干多干少都一样变为多劳多得。干部员工的业绩贡献、劳动价值进一步得到彰显,队伍创造活力得到了充分释放。从而激发了供电所团队合力和员工在工作中勇于担当、作为的奋勇争先活力。
“在进行台区责任承包前,我原来负责112清滩线10千伏线路和赵沟村、西沟村几个社队所有低压居民客户抄表、催费工作。自推行“责任承包+积分制”管理后,我在台区经理承包责任竞聘中,不仅“承包”了自己原来辖区内所有线路及设备,还“承包”了水源镇西沟村居民住宅小区以及商业门店客户,对辖区内的线路、台区、设备,实行“一竿子插到底”的管理。每天一上班我首要任务就是打开同期线损系统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时刻关注各个台区线损及用电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马上和班员前去查找原因。不到一个月时间,接手的几个新台区,线损分别降低了好几个百分点。看来想要多挣积分拿钱,还真得要转变思想观念呀!” 该所员工苏含元感叹地说道。
服务三农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供电所倒底美不美,你我说了不算,老百姓叫好哪才叫美,该所负责人李克阳说。
为彰显“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水源供电所始终把服务作为前沿阵地,把服务当做行业竞争未来采取的主要手段和利器,把服务客户满意作为标杆尺度,建立供电所所长、台区经理、用电客户自上而下二级微信群,台区经理逐村挂牌“亮岗位、亮联系方式、亮承诺”,实行联络“一点通”, 推行“一卡一牌”便民服务,做到就近响应、协同跟进、现场对接、共同处置的工作模式,服务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
严格按照“三型一化”营业厅建设标准,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建成全县首个集业务、体验、展示、交互、智能五位一体的“三型一化”“互联网+”C级营业厅。使水源镇2万多居民充分享受到了智能型、市场型、体验型、线上线下一体化带来的电力“三省”和“最多跑一次”便捷服务。塑造了更高、更好的供电服务窗口形象。
近年来,水源镇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深度发展以玉米制种、露地蔬菜、舍饲养殖为主,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辅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使全镇经济得到快速增强,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用电负荷日益俱增。为此,2020年水源供电所结合水源镇发展趋势,先后争取巨资,对水源镇辖区35千伏变电站、输配电线路以及配电变压器等附属设施进行新建、增容改造,有效地提升了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为保障和改善当地民生需求,根据水源镇配网现状和特点,两年争取省公司投资4451万元,对该镇部分10千伏线路、0.4千伏以及配套供电设施进行新建和升级改造,促成了3个县上项目在水源镇区落地,为水源镇“三农”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构建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农民安居乐业,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注入了强劲无限活力,提供了可靠电力保障。
党旗引领 不忘初心帮扶济困“谢谢你们,太感谢你们了!这次不仅住进了新房还免费为我架设了室内外照明线!”老人一边说着,一边紧紧的抓着水源供电所工作人员的手......这是在朱王堡镇头沟村一社安福禄老人家中看到的一幕,也是水源供电所坚持帮扶济困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
2012年,水源供电所党支部一些活动方式单一、无法链接党员和员工的思想动态与情感交流,制约了党支部作用的有效发挥和工作成效。为进一步增强团队凝聚力,推动各项工作均衡发展,水源供电所党支部以国网永昌县供电公司党委开展的“党旗飘扬”、“一支部一特色”系列活动为契机,几名党员发起创办了“帮扶济困”基金。每个党员承诺每天自觉捐出0.5元钱,投入到该基金,用于资助辖区内特殊困难群体。基金创始至今,已累计筹得资金20328.5元,赞助当地贫困学生8名,为辖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4位孤寡老人缴纳电费,购置电器材料义务架设室内外照明线,每年购买大米、清油等生活实用物资,为孤寡老人送去了社会的关爱。
公司优秀党员,时任水源供电所所长,“帮扶济困”基金创始人芦春辉说:“坚持帮扶济困,不仅需要一颗爱心,而且需要一种恒心,它是大家凝聚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每个党员对责任的一种承诺。起初我们党支部就是通过‘帮扶济困’这一特色活动,来正确引导员工以感恩的心态回馈社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水源供电所10年坚持承诺,为孤寡老人、贫困学生办实事、献爱心的事迹在辖区内反响极大,赢得了群众的良好口碑,已逐步形成了具有该所党支部特色活动模式。水源供电所党员的爱心举动不仅感动着辖区群众,同时也感染了全所员工。目前,全所员工都参与其中,成为“帮扶济困”小基金一员。水源镇政府专门组织干部职工到该所进行观摩学习交流,对"帮扶济困"基金特色活动大加赞赏,因此2次被水源镇授予“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同时,此举曾以新闻消息的形式在《学习强国》《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电力新闻网》《每日甘肃网》《新甘肃》和市县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支部是“堡垒”,党员是“旗帜”。今后,水源供电所将继续以“党建+责任”理念,以激流勇进的开拓、担当精神,一手抓管理,规范服务行为。一手抓业务,完善服务标准。坚持在创新上发力,在服务中求突破,把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与短板,以服务地方和群众生产生活为己任, 在新征程上,用责任和使命奏响为广大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为水源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电力新乐章。
信息来源:电网头条2021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