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线 走基层】农牧业生产有了可靠电
本网讯 “在产业园打工,不仅能照顾一家老小,还增加了收入。每天能挣100多块呢。”8月25日,乌兰县柯柯镇赛纳村村民李生仓说。
李生仓说的产业园位于赛纳村,是一个集深冬温室种植、畜牧业和特色农产品销售、保鲜、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一排排大棚错落有致,一片片翠绿映入眼帘。脆生生的黄瓜、红艳艳的西红柿、绿油油的菠菜,大大小小的水果则不约而同躲进了藏不住身形的叶子里,偷偷地红着脸。
“每年我们可吸纳劳动力1200余人(次),目前已解决700多户村民的就业问题,其中贫困户573户1384人。”乌兰县正辉农牧业有限公司张经理介绍说,2012年在乌兰县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扶持下,正辉公司建成1000栋深冬温室,开办发展牛羊育肥场,采取“企业 农户”的合作模式,在带动赛纳村及周边村民就业的同时,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以前电压低,冬天保温房要用木炭取火升温,不仅需要燃烧大量的木材,而且对周围山林植被消耗太大。饲料粉碎加工、照明、取暖都离不开电。”张经理说。
为保障农牧业生产安全可靠用电,乌兰县供电公司以农网改造为契机,结合赛纳村人口规模、发展定位和地域特点,实施赛纳村台区增容及低压线路改造工程,通过增容、绝缘化改造、加大线径等措施,解决农村低电压、“卡脖子”等突出问题。
“线路改造后,电压稳了,产量也上去了。保温房改成了电取暖,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升了牲畜的疾病防御能力。用电打的饲料又均匀,又细实。”张经理说,
乌兰县供电公司还为农村致富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办电程序,24小时办理用电业务,随时接待用电咨询、故障报修等业务。组织人员定期排查线路及漏电开关、排气扇、粉碎机、温控仪等设备的安全隐患,并根据村民季节用电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用电宣传,提醒村民不要私自拉接电线、乱接用电设备。
信息来源:国网海西供电公司(王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