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在黑夜中给了我一束光”……纸短情长 看一封感谢信背后资阳电力“红细胞”的帮扶故事

国网四川电力 2021年10月26日 5454

四川新闻网消息“亲爱的资阳电力的叔叔阿姨您们好,时间过得真快,第一次见面时我才小学三年级,现在已在西南财经大学攻读法律硕士研究生……”10月22日,国网资阳供电公司“红细胞”志愿者收到了一封格外暖心的感谢信。

廖燕(右一)与志愿者一起看望红细胞关爱对象

来信人是国网资阳市雁江供电公司“红细胞”志愿者李佳铭结对帮扶10余年的贫困学生廖燕。她出生在一个苦难家庭,两岁时便失去了父母,由奶奶抚养长大,在她高一下学期时,奶奶也去世了,读书和生活全靠亲属和社会资助。在廖燕8岁时,资阳市雁江供电公司了解到她的情况,便将其列为捐资助学、结对帮扶的学生,每年都会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十多年来,“红细胞”给予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帮扶持续不断,廖燕也与大家成了亲密朋友。

红细胞志愿者看望廖燕

“在各位亲人十多年的陪伴下,此刻我坐在了研究生的课堂上,感慨万分……”信中,廖燕提及最多的是“亲人”二字。有了亲人们十多年的陪伴鼓励,她才能圆了求学梦。从资阳的一个贫困小乡镇到独自进京求学,如今再回到四川,考入西南财经大学攻读法律硕士研究生。

李佳铭(左一)同读大学的廖燕(右一)一起看望红细胞关爱对象

十多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廖燕坦言,每每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时,总有一种力量支撑着她前行,那就是“红细胞”给予的种种关爱和鼓励。“就像在黑夜中给了我一束光,在懦弱懵懂的我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告诉我: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改变出身,也不枉活一世。”正是这种信念,让廖燕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迎接所有挑战,战胜所有苦难,一路引领着她走到今天。

10多年前,那个爱哭胆小的小女孩,如今已“羽翼丰满”,能够独当一面“自由翱翔”了。除了感恩志愿者们的一路帮扶,“红细胞”精神也深深感染着她。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廖燕一直坚持献爱心做善事,力所能及地温暖每一个需要的人。她表示,要将“红细胞”的爱心传承下去,用行动“将爱进行到底”,身体力行地关注公益慈善。“希望追寻着您们的脚步,希望有足够的能力成为同样身陷命运漩涡的贫困学子们的光,同时在自己的热爱和信仰里一往无前。”

有一种引领汇聚爱心、有一种能量点亮人生、有一种追求创造卓越,这引领、这能量、这追求,就渗透在电力“红细胞”工程中。通过“红细胞”帮扶,一批弱势困难群体获得帮助,有人找到了合适的致富门路、有人渡过了一时难关、有人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爱。爱心通过“红细胞”充溢着资阳这座城市。

资讯

纵览新闻:国网河北电力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纵览客户端讯(记者屠铁存通讯员张莉石静安韶华)5月10日,正值第八个中国品牌日,国网河北电力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披露2023年聚焦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履责实践。这是该公司连续第七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国网河北电力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成功应对度夏连续高温、特大暴雨洪灾、最强寒潮降雪等多重考验,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全口径突

资讯

《人民日报》客户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国网河北电力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5月10日,正值第八个中国品牌日。国网河北电力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披露2023年聚焦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履责实践。 2023年,国网河北电力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成功应对度夏连续高温、特大暴雨洪灾、寒潮降雪等多重考验,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全口径突破5000万千瓦。在涿州抗洪抢险攻坚战中,组织39支跨市支援队伍出动人员62662人次,

资讯

中国新闻网:国网河北电力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中新网河北新闻5月10日电(张莉石静安韶华)5月10日,正值第八个中国品牌日,国网河北电力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披露2023年聚焦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履责实践。这是该公司连续第七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2023年,国网河北电力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成功应对度夏连续高温等多重考验,用电负荷屡创历史新高,全口径突破5000万千瓦。持续优化电网

资讯

河北新闻网:国网河北电力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国网河北电力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陈玉通讯员张莉、石静、安韶华)5月10日,国网河北电力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社会责任报告,向社会披露2023年聚焦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履责实践。这是该公司连续第七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全口径用电负荷突破5000万千瓦 2023年,国网河北电力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成功应对度夏连续高温、特大暴雨洪灾、